缘何高薪请不到好保姆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吹风会上透露: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经营规模达到5762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业人员总量超过3000万人。近年,家政服务市场总规模保持20%左右的增速。
在大连市人社局编制并发布的2018年本市人力资源市场常用的8个职业的工资指导价位中,月嫂的平均月收入是最高的,在8000元至12000元之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月嫂平均月收入可达15000元到20000元。北京各大家政平台的App上,签约小时工一小时收费50元。
高收入、高需求的家政服务行业,缘何一直缺少高质量、稳定的从业者?
家政服务人员普遍学历偏低,易产生自卑心理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受天津市妇联委托,从2018年4月到11月做了《天津市家政人员现状调查与心理筛查》,此次调查是我国首次针对家政服务的心理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天津市妇女家庭服务业协会的52个会员单位,男女比例为30:421,绝大部分为中年女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49.44%的被调查者教育程度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学历。
调查结果显示,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选择主要有三大类原因:挣钱,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自己没有其他技能。由此可知,家政服务人员选择家政工作主要因素是现实因素,考虑其兴趣特长、职业发展的因素微乎其微。
同时,有95.3%的家政服务人员属于低自尊。在调查中,有5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48.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归根结底,倾向于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这一条目,还有39.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我感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不多”这一条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政服务人员的自我评价比较低,社会定位比较卑微,很多从业人员缺乏归属感、安全感,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不敢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天津市家政人员现状调查与心理筛查》课题组负责人吴捷介绍:“家政服务人员大部分接触的都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比如老人、儿童、病人,这就要求家政服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这是重要且必备的素质。但现实是,大部分家政从业人员原生家庭贫困或者被家庭成员边缘化,她们有的人格‘带伤’,有的干脆是‘逃离’到雇主家庭,在工作和相处中,很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甚至仇恨等负面情绪。”
老家在安徽省阜阳市的杨阿姨今年已经49岁了,她24岁离家从事家政工作,到现在已经25年。一开始照顾老人,现在照顾儿童,从一开始不认识字到现在可以顺利地读书看报用手机,她已经完全融入了雇主家庭并适应城市生活。可她也承认存在自卑心理,原生家庭重男轻女,没有读过书,儿子的成长过程自己始终缺位,这些都会让她敏感。“好在我命好,遇见的雇主都对我很好,像家人一样,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尽管如此,杨阿姨也有自己的焦虑,城市没有家,回家乡又已无法适应,老了怎么办?有这样顾虑的家政服务人员不在少数,频繁往返于家乡和城市之间,也是造成该职业流动性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与课题研究的毋嫘博士介绍:“在对问卷进行分析调查后发现,分别有62.7%和63.9%的被调查者认为,‘心理健康的知识与心理调节的方法’和‘主人家信任与理解’是保障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仅有30.6%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来保障其心理健康。由此可以看出,家政服务人员迫切需要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雇主家庭对其信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规范化、职业化发展家政服务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该《意见》围绕“提质”和“扩容”这两个关键词,提出了36条具体政策。《意见》包括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以市场化为导向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家政企业,在岗家政服务人员每两年至少得到一次“回炉”培训等。此外,《意见》还明确提出,将从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加强公租房保障等多个方面,支持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
针对家政服务行业“痛点”,国家颁布了多项家政服务业相关政策。除了本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外,2019年3月,商务部、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家政服务员信用档案,建立家政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统一的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实施家政服务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此外,家政服务行业立法也提上了日程。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二届二次会员大会7月11日举行,其中关于《上海市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立法研究报告》引起媒体关注,课题起草小组围绕本市家政服务业市场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和服务管理短板开展课题研究,以期理顺家政服务行业和产业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为上海率先出台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立法提供参考。
政策和立法层面的重视和保障,势必推动家政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吴捷也代表课题组提出了针对从业者在心理建设方面的建议。他建议:“家政服务人员在入职前,应接受全面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同时作为家政服务员行业准入的条件之一。此外还要接受岗前培训。对家政服务员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可能遇到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渠道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也可作为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此行业的参考。”
除了家政公司应重视家政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之外,吴捷还建议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担起社会责任,对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心理培训和帮助。他说:“应有专业机构建立家政服务人员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提高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家政服务人员心理健康数据库,家政服务人员在入职前、入职中定期接受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苗头,予以干预和化解;相关部门可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心理健康科普公开课,重点就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正确理解心理健康、婚姻与家庭、社会适应,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普及和讲授。通过公开课的宣传和讲授,一方面增进家政服务员对自身的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让家政人员掌握各年龄阶层客户的心理特点,便于更快地融入工作中。”
(光明日报记者刘茜 陈建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原平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