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语言要和谐相处(金台茶亭)
当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生态平衡”。近30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保护语言和文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作为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130种语言,97个方言片,101个方言小片,还有世界最多的网络语言使用者,保护语言的多样性自然责无旁贷。目前我国在拯救濒危语言和方言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政府各级部门主导实施了语言保护工程,制定了统一的规范与标准。相关专家学者也加快了语言调查的步伐,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开展语言资料数字化的工作,建立音频视频语料库等。
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可以确定的有10多个语系,语系下再分语族、语支、语群等。但这些语言的使用情况差异巨大、地位悬殊,尤其是在族群接触和人口流动格外频繁的现代社会,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影响日益加剧。据统计,在全球6000多种语言中,只有600多种处于暂时“安全”的状态,有40%的语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为濒危语言,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
而中国作为一个语言大国,拥有五大语系130多种语言,但由于使用范围与人口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语言同样面临着使用人数逐渐减少、代际传承受阻的困境。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也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汉语一共有七大方言,大的方言区下还可以划分次方言,再进一步划分方言片和方言点。据统计,目前濒危的汉语方言大约有近20种,如站话、畲话、九姓话、军话、乡话等。在七大方言中,客家话的使用情况最复杂,而广东、福建及台湾与闽南话、粤语交接地带的客家话,都因受到临近闽南话或粤方言的影响而逐渐萎缩。
我国很多文学艺术形式的载体就是方言,各地的地方戏以及民间流传的歌谣、评话、山歌等,不同的语言特色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文学艺术。以疍家话为例,疍家话分布在岭南各地,但目前处于急剧流失中,沙田咸水歌是疍家人口耳相传的民歌,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疍家话消失,那么即使用其他语言吟唱咸水歌也终将因失去其本来的面目而变得名不副实。
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的不同也会在语言使用上产生差异,所以社会方言体现的是一类人在语言使用上的特点。当今社会,影响最大的社会方言莫过于网络语言了。网络语言是社会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兴的语言文化现象,很多人认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了严重威胁,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其实这大可不必。和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由网民自己创造、使用和传播,体现了使用者对语言的最大掌控力度,它的新颖性、自由性、开放性、互动性、诙谐性等满足了高节奏信息化社会的交际娱乐需求,丰富了民众的语言生活。事实上,很多网络用语已被民众接受,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新鲜血液,所以我们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网络语言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中得到健康发展。
语言其实是动态性发展,在语言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不同的语言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原平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