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老百姓常看常新的不老艺术
《花落花开》剧照
《打金钱》剧照
《万家灯火万家梦》剧照
《方四姐》剧照
《走西口》剧照
2019年9月23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西文化大厦1403排练厅里,国家一级演员、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院长段八旺作为革命历史题材二人台《多松年》的总导演,正在悉心指导演员排练。
多松年是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蒙古族党员。1925年,他与乌兰夫、奎壁等人一起创办了内蒙古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1925年9月,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担任中共察哈尔特别区工委书记;1927年4月,作为热、察、绥的唯一代表,赴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1927年8月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多松年》是二人台地方戏曲有史以来第一部以革命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大型剧作,是将二人台地方戏曲民俗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的文艺作品。”段八旺说,“我们争取把《多松年》打造成一台集思想性、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创新性为一体的精品剧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献礼之作,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是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单位。”段八旺说,“保护是最大限度的对文化瑰宝的抢救;传承是最大限度的培养人才,没有梯队结构的人才队伍,传承就是一句空话。”
作为全国唯一的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单位,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多年来始终坚持传承、发展与保护并举,扛起全国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的大旗。
二人台虽然历史悠久,但因其长期生存在民间,资料的收集和保存大都不完整。如何把历史短板变为当代长项?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用实际行动对这一“时代之问”做出了回答,那就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双管齐下:一是对二人台传统剧目、曲目进行挖掘、整理和复排;二是对老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的经典剧目、唱腔唱段进行抢救性录音、录像,并成立非遗办公室,建立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料库,逐步完成二人台数字影像传播平台的基础建设。
2010年以来,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累计整理、复排二人台传统剧目《方四姐》《五姑娘》《墙头记》《茶瓶计》《兄弟俩》《花烛恨》6部;整理、复排二人台经典传统小戏《闹元宵》《卖碗》《探病》《顶灯》《走西口》《叔嫂情》《放风筝》《打金钱》《挂红灯》《二大娘过寿》《借冠子》11部;录制二人台牌子曲《柳摇金》《推碌碡》《巫山顶》《大黄莺亮翅》《绣荷包》《西江月》《喜相逢》《万年欢》《柳青娘》《巴音杭盖》《出古镇》《森吉德玛》《丝罗带》《八板》《乌令花》15首。先后完成二人台老一代艺术家亢文彬、任粉珍、宋振莲、杨秀花、段玉珍、段八旺、王美荣以及任三女、贾全贵、张兰英等优秀民间老艺人经典唱段《怀胎》《要女婿》《对菱花》《绣麒麟》《得病》《听房》《钉缸》《爬楼》《打樱桃》《洛阳桥》《三套十里洞》《进兰房》《送四门》《种洋烟》《拜大年》《卖胰子》《三国题》17首;完成亢文彬、董文、段八旺、李桂梅、宋振莲、刘全等二人台老一代艺术家合作的经典代表剧目《闹元宵》《走西口》的音配像工作。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不仅对传统优秀剧目进行整理,而且2008年以来还创排了《花落花开》《万家灯火万家梦》《万家灯火团结梦》《山村九品官》《钦差醉酒》《咱也来圆梦》《多松年》《黄河恋》8部二人台新剧目。《花落花开》荣获文华剧目奖,《万家灯火万家梦》荣获内蒙古 “五个一工程”奖,《万家灯火团结梦》荣获内蒙古娜仁花戏剧节“剧目入选奖”“优秀编剧奖”,《山村九品官》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钦差醉酒》入选文化部戏剧剧本孵化计划,《咱也来圆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多松年》入选2019年度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黄河恋》入选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
梯队人才队伍建设的生动实践
传承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培养,培养人才需要师资。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积极对接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项目,段八旺、孙润元、宋振莲、任粉珍、段玉珍、王美荣、白海平、王琴8人进入“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专家库,形成了一支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在他们的身传言教中茁壮成长起来一批中青年演员。
舞台是演员成长的最好空间。2008年,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201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推出反映现实生活的二人台原创作品《花落花开》,该剧取材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例,通过讲述由一场车祸引发出的曲折感人故事,以“横祸生—闹纠纷—吐实情—表真心—喜临门”几个主要情节为故事发展线索,在大起大落的人物情感纠葛中,塑造出月清、喜顺等几位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热情讴歌了人间的真善美。从2010年到2013年,历经7次修改、加工、排演的《花落花开》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在京、蒙、晋、陕、冀、鲁、宁、徽、苏、浙、豫11个省区市进行巡演,是二人台地方戏曲有史以来演出场次最多、传播地域最广、影响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部大型现代剧目。
《花落花开》10年演出600场,让三代演员在舞台上得以淬火历练的同时,《花落花开》也被打磨成二人台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2009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并获银奖,同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10月在中国第十届艺术节暨第十四届文华奖展演中荣获文华剧目奖。2018年10月22日,由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主办,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承办的《花落花开》10周年600场演出纪念活动在呼和浩特民族剧场举行,老中青三代演员以精湛技艺同台诠释《花落花开》的艺术内涵。在同时举办的《花落花开》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曲》杂志原主编赓续华,《中国戏曲》杂志原副主编高扬,《中国戏剧年鉴》副主编、编审李小青等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为二人台艺术发展、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为确保二人台地方戏曲的传承与保护后继有人,先后与内蒙古艺术学院、呼和浩特市旺旺艺术学校等开办二人台专业的院校签订相关学员实习协议,打通青年戏曲人才直接进入艺术院团的通道,使演员平均年龄降低至30岁。不但要“招进来”,更要“带出来”,老一代优秀二人台表演艺术家以“老带新”的艺术实践方式,着重对青年人才进行综合培养,确保青年戏曲演员有戏可演、有台可登,青年演员每年平均能够演出50场次。2018年12月推出青年演员系列专场演出,张恒、李春霞、朱原良、刘淑荣、银国相、张智红、冀光华、张银霞、刘兆阳、田丽、樊学勤、魏花、 张菲菲、崔海平、张文娥、王利国、李敏等青年演员分别以个人或组合的形式进行专场演出,在舞台实践中得到锻炼。
2018年7月,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组织中华戏曲名家传承人段八旺、孙润元、王美荣等专家学者编写《二人台艺术表演教程》,内容包括《二人台基本功训练法》《二人台传统戏与现代戏表演区别》《二人台人物性格分析与体现》《二人台表演形式与行当的风格》《怎样掌控人物内在戏剧性及舞台表演节奏》《二人台舞蹈与戏曲舞蹈结合及道具运用》《二人台的唱腔与吐字韵味》《二人台念白及各行当的吐字韵味》等。《二人台艺术表演教程》规范了二人台唱腔与舞蹈动作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缺失的传统艺术特征,填补了二人台地方戏曲发展至今在基本功综合训练及艺术理论上的空白,对今后二人台的传承与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落实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内最大的二人台专业艺术团体,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肩负着蒙晋陕冀四省区二人台引领、示范、研究、传承、挖掘、创新的时代重任。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申报的“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被列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这是二人台艺术第一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彭飞表示:“我们能争取到这个项目,深切感受到国家艺术基金对二人台艺术的重视。我们没有经验,但可以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把培训班办好、把人才培养好。”
2018年1月,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通过官网、公众号等方式发布招生简章,陆续收到蒙晋陕冀四省区近60名学员的报名资料,项目组组织专家进行两次选拔评审,最终录取30名学员。
为使“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多次研讨论证,段八旺、任粉珍、宋振莲、孙润元、王美荣五名授课教师均为国家一级演员、自治区级和市级二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二人台艺术研究、表演和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时,项目组与授课教师从艺术性、时代性、传承性以及剧目传播的区域性、社会认知度、观众的接受程度,还有对演员表演能力的要求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在100多部二人台传统剧目中最终选定《打金钱》《闹元宵》《借冠子》《走西口》《顶灯》5部经典剧目作为教材,旨在强化演员表演能力,规范唱腔与舞蹈动作、表演身段,恢复二人台剧目传播表演过程中逐渐缺失的传统艺术特征,使二人台地方戏曲表演的程式化得以全面完善。
2018年4月20日,在呼和浩特大盛魁剧场进行结业汇报演出并录制演出视频。从4月27日开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山西省河曲县、陕西省府谷县、河北省张家口市进行为期15天11场的巡演,演出反响热烈,艺术交流气氛活跃。四省区二人台专业院团及没有受到培训的演员强烈要求多举办几次这样的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训活动,真正促进二人台地方戏曲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原主任韩子勇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由于“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完成出色,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二人台牌子曲主奏乐器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也落户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2019年8月24日晚,来自蒙晋陕冀4个省区的28名学员经过40多天的教学培训,以民族器乐合奏、打坐腔等方式在呼和浩特群艺馆群星剧场演奏《大万年欢》《巴音杭盖》《西江月》《五梆子》等8支二人台经典牌子曲,作为汇报演出。演出接近尾声,全体学员向本次项目授课专家郝华、王成、郝体俊、孟侠、郭根虎五位教师行拜师礼,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二人台主奏乐器演奏流派的发展也得以更好地延续。受内蒙古非遗中心委托,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又承办了2019年全区二人台表演人才培训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二人台在祖国的怀抱里茁壮成长。段八旺说:“二人台不仅在国内艺术的百花园中争奇斗艳,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一吐芳香。”
2017年12月13日,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赴日本大阪参加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纪念演出活动,本次演出秉承“一带一路”倡议,将内蒙古本土戏曲第一次带入国际文化视野。12月14日,日本京都市市长、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等各界人士观看演出并接见全体演员。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老艺术家杨秀花应邀参加了第三届国际艺术节,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以二人台唱段《草原飞歌》荣获个人表演金奖,为二人台艺术赢得国际声誉。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推出的《多松年》将于10月9日在呼和浩特民族剧院首演。届时,人们将在舞台上看到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蒙古族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链接
二人台是全国348个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等省区150多个旗县广为流传。
二人台起源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口迁徙事件 “走西口”,是在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碰撞、融合、发展的文化沃土上绽放的艺术之花。
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的土默特蒙古族云双羊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多年打坐腔的演唱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吸收民间社火中踩高跷、踢股子、跑圈子的秧歌表演动作以及传统蒙古族民间舞蹈动作,创造了在演唱中使用乐器伴奏,一丑一旦化装,有人物性格的演唱形式。
新中国成立前,二人台的演出散见于民间。1951年3月,绥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文联筹委会从各旗县文艺宣传队选调爱好“打玩意儿”的青年,遵照“改戏、改剧、改人”的精神,先后举办了14期二人台培训班,并在绥远地区相继成立红旗、和平、民艺等二人台剧社。绥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杨植森根据“一丑一旦”的表演形式,将这一表演艺术命名为“二人台”。二人台既是民族的又是地域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它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交融的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1953年1月,以表演二人台为主的绥远省前进实验剧团成立后,排演了一批二人台传统剧目,如《打樱桃》《尼姑思凡》《走西口》《打金钱》等,改编了《闹元宵》,新创了《借冠子》,使二人台艺术得以空前发展,基本形成了四个角色的行当之分。
1956年,前进实验剧团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民间歌剧团,1987年,呼和浩特市民间歌剧团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2014年,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并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二人台也被文化部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戏。2006年,二人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佳琦 陶格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原平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