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雄: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人民网北京8月2日电“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峰会上指出,要准确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律,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构筑我国人工智能新优势。
“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召开徐玮辰/摄
陈肇雄还就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方面提出了三个方向: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夯实融合基础;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培养融合人才;三是坚持产教结合,完善融合生态;四是坚持协同开放,营造融合环境。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强调,在规划层面,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实践层面,建立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研究层面,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中小学校等各方加强合作。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教委主任刘宇辉强调,北京将率先实施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努力构建以人为本、人机协同、统筹发展、合乎伦理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体系。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日益深入,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改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也始终如一。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说,希望未来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能继续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关注者、研究者、应用者们提供可以广泛、深入交流的平台,让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不断走向实践、走向深度融合,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在“跨界融合·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赵沁平做了“虚拟现实+教育”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教育超脑通过实现资源搜索智能化、教学过程数据化、课堂形式互动化,构建出智慧教学环境,助力课堂减负增效。他强调,VR/AR只是一种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无法代替教师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做了题为“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教育评价”的主题报告。他表示,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未来社会的人才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但传统的教育评价由于受手段和技术的限制,对这些重要的素养难以进行客观的评估,因此需要整合多方面的科技进展,赋能教育评价,使教育评价能更好的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介绍了从“智能教学系统”到“学习过程认知计算”、从“课堂行为分析”到“教学行为计算”和从“学习环境设计”到“学习环境计算”的三个基本计算问题。他指出,如何平衡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是当前中国教育需要应对的问题,而技术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智能技术变革教育具有个性化、情境化、数据驱动、新教育生态等基本特征,从人类“适应”机器,再到机器“真正”服务人类,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据悉,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科大讯飞联合主办。会议为期两天,除了“A.I.+教育 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峰会”,还有“精准管理与区域教育现代化”、“脑科学与语言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智能教学系统”、“人工智能教育的制度、政策与伦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质量评估”、“因 A.I.而能 共创智能教育新未来”六大分论坛,各方代表的思想碰撞,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革新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峰会同期还举办了《深度学习与Pyhton与R软件的实现》、《教育和心理学中的大数据挖掘方法》、《教与学中的过程性数据挖掘》、《数据挖掘促进人员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测评中的数据挖掘》等五大前沿数据挖掘工作坊,探讨数据挖掘在教育测评、人员管理等多领域的重要作用。(郝孟佳 徐玮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原平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