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垃圾怎么分网友智慧多

发布时间:2019-07-12 11:59:08来源:人民网

最近,垃圾分类持续“霸占”网络热搜榜。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北京、南京等46个城市也在加速推进垃圾分类落地。

在新浪微博上,“垃圾分类挑战”这一话题已获得超过11亿的阅读量。垃圾怎么分?网友们通过Rap(说唱乐)歌曲、抖音视频分享自己的智慧。

“我们还是分了吧!”

“还是分了吧!再不分,就要被罚钱了!”这是新华网一篇《我们还是分了吧!》的文章,幽默的语调让网友们忍俊不禁。笑过之后,网友们还是想知道,垃圾到底怎么分?

“是干是湿,让猪试吃,一吃便知。”在新浪微博上,“朱广权用Rap教你垃圾分类”的话题阅读量高达8000万。在视频中,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借用网友的段子,对干湿垃圾这样分类:“猪可以吃的是厨余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连猪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而可回收垃圾可以卖了钱买猪。”

网友“汤圆”留言说:“昨天到家第一天,就跟着Rap学习了一上午垃圾分类。”网友“喊不醒的耳朵”转发并留言:“我准备认真学习并背诵全文。”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4大种类,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

一位上海老太的垃圾分类秘籍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火了起来:边吃边分,鸡的大骨头要放到干垃圾,鸡的细骨头要放到湿垃圾,不吃了的“猪尾巴”也拆分好再丢。网友“辽宁共青团”点赞称,“气质阿姨分类明明白白。”

上海在全国垃圾分类推广中迈出了第一步。据报道,来自住建部的消息,全国46个重点城市将推行垃圾分类。其中,北京、上海、太原、长春、杭州、宁波、广州、宜春、银川等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每个城市的垃圾分类方法都因地制宜,例如,北京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和可回收物。于是,网媒想出各种办法帮网友弄清各地分类标准。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出了一系列垃圾分类自测题,划分为“上海卷”“成都卷”“西安卷”等,还设置了单选题与多选题,并提出了极具生活化的问题。如,“老妈做了一碗羊肉泡馍,泡馍和汤都没吃完,怎么扔?”答完题目的一位网友评论说,“我刚及格。不过我会继续关注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段子欢乐,法律却很严肃。长远看,垃圾分类会从新奇走向辛勤,从时尚转向日常,关键在持之以恒。前端动起来了,后端也要跟上,这是治理与观念的一次赛跑。让分类成习惯,为发展减负。”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这样评论。

“能吃垃圾还能吐钱”

垃圾分类热了,辅助分类的各种黑科技也火了。

北京日报官方微博介绍了北京朝阳区垃圾分类闭环中的一环:“互联网+垃圾分类”积分模式。目前,朝阳区在双井、潘家园等7个街道办事处引入第三方企业,通过“分一分”App探索小区垃圾分类全新产业模式,采取前端分类、巡回指导、积分奖励、有偿兑换等方式,引导居民分类投放。

上海电机学院的大学生设计了像快递柜一样的环保回收箱“飞蚂蚁环保回收”,投放在校园和一些景区。环保回收箱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生活垃圾返现,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查找附近的回收机并扫码打开接收口。一只塑料空瓶正确投放后可得0.04元“环保金”。

网友“幻觉彩云”评论说:“环保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垃圾分类可以让闲置的东西有效利用,希望你们把好事做得更好,加油!”

网友“笑嘻嘻”评论说:“这个神奇的箱子不仅能吃垃圾还能吐钱,垃圾分类真是大好事啊!”

各类App也参与到了垃圾分类中。住在上海宝山区高境镇殷高路21弄小区的朱慧玲向网友展示了一个微信小程序“垃圾分类小助理”。这个小程序能查询常见垃圾的种类,如输入“面膜”显示是干垃圾;输入“奶茶”,显示“珍珠是湿垃圾,奶茶杯和塑料盖都是干垃圾”。

手机淘宝上线AI智能识别垃圾功能,只要点击屏幕识别,便可通过AI智能识图功能,识别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等。搜狗输入法开发了垃圾分类功能,在输入框内输入“垃圾分类”或者直接输入“×××是什么垃圾”就可以查询到结果。

科技还在监管中大显身手。中国科技网一篇名为《垃圾分类从监管到处理,高科技一路“护送”》的文章写道:上海市闵行区普乐路425弄普乐二村小区对垃圾箱房进行了改造。新改造的智能垃圾投放口只有在指定的投放时间,拿着指定的智能卡刷一下,才会打开。每张智能卡都“绑定”了一户居民,在刷卡投放垃圾时,居民的信息会传输到居委会的后台,是谁扔的,一目了然。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网友普遍认为,垃圾分类需要生活习惯的逐渐养成。

新京报“我们视频”官方微博记录了上海一小区垃圾分类处的生活场景:早晨和傍晚许多居民扔垃圾时聚在一起讨论玉米棒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龙虾壳该如何分类。垃圾分类志愿者也在一旁指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我们视频”微博评论说:“垃圾分类成上海新社交。”网友“小蜗牛兮兮”留言说:“感觉挺有意思的,能增进邻里感情。”

垃圾分类是新社交更是新时尚。截止目前,“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话题在新浪微博已获6.3亿阅读量。

科普创作者“VU百科”在抖音上发布了一首原创歌曲《上海滩》。这首歌配上垃圾分类口诀,目前已获得近50万点赞,1.7万条留言。网友“已重置”留言说:“我每次去扔垃圾的时候都会听这首歌。”

垃圾分类迅速触发新的消费需求。在电商平台上,各种款式的分类垃圾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买分类垃圾桶的上海人多了起来。某网购平台数据显示,6月最后一周垃圾桶销量,同比去年上涨五成。

垃圾分类还催生了新的职业——“代收垃圾网约工”。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介绍说,“代收垃圾网约工”顾名思义,客户线上预约,收废品小哥上门回收。只要勤快,月收入甚至可达到1万元以上。文章指出,“代收垃圾网约工”的横空出世,对于推进“垃圾分类”显然是一件好事。新的社会规则,催生新的社会需求,而新的社会需求,孵化了新的商业形态。“代收垃圾网约服务”的供需两旺,也代表着垃圾分类的前景会更好。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是民生大事。垃圾分类带给人们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文章《垃圾强制分类第一周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销量大增》称:原来吃完直接扔掉的习惯已经成为历史,餐具如今要单独处理。

某订餐平台的数据显示,7月1日到7月4日,“无需餐具”订单量环比6月同期,增长了149%。7月起,在上海地区,某订餐平台上“餐具数量”一项成为了必选,选“无需餐具”的订单量比之前大幅增长。

在一篇网上报道中,上海居民毛女士说:现在喝不完的奶茶会先把珍珠、布丁、红豆等倒在湿垃圾桶内,如果有时间,还会把杯子、吸管洗干净,扔在可回收的垃圾桶里。

网友“自闭鱼丸崽”留言称办公室同事也形成了同样的习惯。网友“猪年小宝贝快来”感慨道:“对个人来说虽然麻烦了点,但对环保真的有帮助。”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原平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