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一个不能少,你我同路行”通榆人用真情书写最美脱贫故事

发布时间:2019-07-06 18:38:14来源:光明网
中国台湾网7月4日通榆讯 (记者尹赛楠)“天天牵挂你的衣食住行,苦乐冷暖惦念在心中……一个也不能少,你我同路行,心贴心,手挽手,共赴美好的前程。”7月4日上午,“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央网络媒体走进吉林活动在白城市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启动,而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陆家村农户入住新楼房。(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从通榆县出发,驱车53公里,采访团来到了这个曾被称为特困地区县中的典型贫困村。之前的陆家村,与很多贫困村一样,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收入结构单一,老百姓靠天吃饭,睡的是土炕,想的是口粮,可现如今,这里的变化可用四个字概括——地覆天翻!

  “蝶变”中的陆家村

  走进陆家村,一幢幢整齐的楼房瞬间映入采访团的眼帘,公共文化广场、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敬老院……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一张张屋檐下的笑脸,所有这些,都让记者明白,当初的贫困村,如今正在完成“蝶变”……

  2016年,在中央和省委推进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通榆县抢抓政策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乌兰花镇陆家村先行先试,规划实施了以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组合项目,并率先在乌兰花镇陆家村试点,成功打造了“陆家模式”。2015年,陆家村人均年收入仅为5500元,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198人;到了2017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7000余元,是之前的三倍以上。

  陆家村村民李海军。(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您觉得现在的住房条件跟之前比有什么不同?”“那还用说,当然是现在住的舒服。”今年54岁的李海军,是陆家村里第一批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几乎是脱口而出。“之前住的老房子,四面透风,夏天凉快,冬天更凉快。现在家里有地暖,厨房有抽油烟机,不止我觉得好,街坊四邻都说好。”

  而在实现搬迁村整体脱贫的同时,陆家村也注重保障农民搬迁后不返贫、能致富的问题,通过落实土地复垦、推动土地流转、抓好园区建设、引导创业就业等方面逐步形成可持续、有保障的农民增收来源。此外,为了减轻村民上楼后的经济负担,陆家村结合村集体收入情况,为贫困户统一减免取暖费和物业费,做到切实节省日常生活开支。

  “孩子们都在附近的厂子里务工,我们老两口每年靠土地流转拿到的收入也有三四万元,可以说是真的奔小康了。”这时记者注意到,李海军古铜色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我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

  “通榆县乌兰花村地处科尔沁边缘,不同于陆家村,这里虽然面积很大,但能抵御自然因素、旱涝保收的耕地却少之又少。”作为乌兰花村第一书记的王学范告诉记者,过去的乌兰花村,是真正意义上的看天吃饭。

  “既然党信任我,把我安排到这里,那我自然不能守着老百姓过旧日子。”通过走访调研,王学范发现乌兰花村的庭院经济基础好,面积大,并且易灌溉,为此,王学范带领村干部成立了专项扶贫工作组,帮助村民摆脱贫困。

  乌兰花村第一书记王学范向采访团讲述脱贫故事。(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对发展庭院经济并不认可,很多人怕麻烦、没技术、缺信心。”王学范说着,目光落到了身边的李长林身上。今年74岁高龄的他,曾经也对发展庭院经济持抵触情绪。“那会儿想,自己年纪大了,家门口这片地种些玉米挺好,省事儿还不麻烦。”李长林指着面前的麦子告诉记者,王书记经常来做工作,技术上不懂的问题他也派人过来指导,就这样,自己家的院子里载满了小麦。

  “再有几天就能收成了,之后还能在地里种些白菜、荠菜,从前每亩地只能收入几百块钱,现在连作物带补贴,每亩地的收入能达到五千元左右。”李长林告诉记者,这都要感谢王书记。

  不仅如此,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陈风陋习,王学范结合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将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进行提炼创新,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村俗民约》。

  “正所谓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村子的风气转变了,脱贫工作自然就更好开展了。”王学范说。

  “2016年初来到这里,如今也有三年半的时间。”王学范说,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和女儿。“平时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女儿也在外工作,妻子生病去医院基本都是自己。”说到这里,王学范的眼眶微微泛红。“但我从没后悔过,既然来到这里,那么村民们也同样是我的家人,我也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大家在路上见到我,都跟我招手微笑,喊一声‘王书记’,这就足够了。”

  看着庭院里即将收成的小麦,李长林的脸上满是笑容。(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目标,也是使命!如今,在中国农村广茂的土地上,更多精彩生动的脱贫故事正在上演,而我们的旅程,也在继续……(完)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原平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