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一位基层就业协管员眼中的易地扶贫搬迁

发布时间:2019-07-11 12:45:28来源:光明网
实习记者 黎梦竹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面,就业问题则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

  旺家花园社区是贵州铜仁万山区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项目,建设住房62栋,承接了思南、印江、石阡三个跨区域县的易地搬迁群众4232户18379人。为了让易地搬迁群众稳就业,万山区组建了就业协管员团队,通过入户走访及时了解每位群众就业情况,同时为未就业群众就近推荐相匹配的工作,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融入”。文玲,就是这样一位就业协管员。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一位基层就业协管员眼中的易地扶贫搬迁

文玲(左一)在入户走访登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您家几口人,哪些有工作,哪些没有工作,文化程度怎么样……”刚吃过午饭,文玲就匆匆赶往一位访户家中。家中一位大爷正带着孩子,小孩哭闹不止。原来,小孩的父母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独自照顾。爷爷年纪大了,小孩又三天两头生病。儿媳想回来照顾孩子,却担心没有合适的工作,全职带孩子经济压力大,一家人发愁。

  得知一家人的情况后,文玲拨通了小孩母亲的电话:“您好,我是万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就业协管员,了解到您的家庭情况,我想向您推荐旺家花园社区里的华羽服装厂,您可以就近工作,同时照顾老人和孩子……”

  这是两个月前文玲在旺家花园社区走访时的一幕。如今,这位母亲已经回到家乡成为华羽服装厂的一名纺织工,不仅可以更好照料老人和孩子的起居,自己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每次碰到这位母亲,都会笑着和我打招呼。”文玲说。

  她告诉记者,为了让搬迁群众做到上楼看家带小孩和下楼务工抓收入两不误,万山区通过“政企联动”把“扶贫微工厂”建在了安置区,重点引进服装、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当地,吸纳中老年、残疾人、在家妇女等学历低、无技能的“半劳力”“弱劳力”搬迁群众就业,各家微工厂以每月人均不低于2000元的保底工资加计价工资发放工人报酬,提供岗前培训,培训期间就有补贴;还为工人买保险,切实保障搬迁群众工作待遇。

  “我们还创办了社区集体经济物业公司。对不能掌握技术的搬迁户,就推荐去做保洁员、保安、服务员等服务性岗位。50岁以下的群众是比较好就业的。只要愿意干活,不愁没有出路。” 文玲说。

  不过,比较难的是年纪偏大的50-60岁年龄群体。他们体力尚存,但技术高的工作做不了,企业也更偏向于招50岁以下的壮劳力。没有地又没有收入,成了一大难题。“后来我们还是想到了办法:周边有些辣椒种植基地、花圈厂等技术含量低的单位需要工人时,我们会优先推荐这类群众,像辣椒基地还有班车接送,很方便。缓解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群众也有事干有钱赚。”

  甚至还会有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找到她,请她介绍工作,因为在农村,他们仍然可以下地干活。这时候,文玲会告诉他们:“你们现在儿孙满堂,又买了保险,应该享享清福了,城里的老人没事都去散散步、下下棋、跳跳广场舞,这才是你们现在的生活。”

  如今,文玲也看到,小区广场上老年人的身影渐渐多了起来,许多七十多岁的老人不仅学着跳广场舞,还会饶有兴趣地玩打钱杆,一种当地颇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她也希望能多增加一些老年活动中心、文化阅读室等配套设施,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玲也逐渐了解年轻人的想法。“现在社区微工厂提供的岗位还比较单一,技术性较低,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许多年轻人喜欢做销售、搞电商,目前我们区也积极和阿里对接,发展一些吸引年轻人的产业。要是想创业,我们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与一次性创业补贴、场租补贴等,让他们能在家门口当起‘小老板’。”

  和形形色色的群众打交道,文玲也碰上过一些“棘手”的事:有的群众不理解,认为他们不仅负责登记就业情况和推荐工作,而且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完全满意的工作;有的人推荐了工作又不想去,最后还是没有找到工作,就会责备就业协管员工作失职;还有的对就业登记不上心,今天打电话说有工作,过不了多久回访又说其实没有工作,给协助就业工作带来了不便。

  “有些人大半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出来后对城市的就业压力不适应,个别人就对我们工作不理解。”文玲说,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一般会耐心解释和劝说。“大部分群众还是很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帮助他们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他们也很高兴。”

  文玲说,其实,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当初就业协管员帮她推荐的,让她能够就近照顾两个小孩上学。“现在政策都向群众倾斜,我们还是要转变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晚饭时间,万家灯火初上。捎上入户走访表,文玲和同事又走向了社区住户。“这会儿大家应该在家吃饭,根据灯光亮着的情况,大致可以判断他们在不在家。”文玲说。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原平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